Click to see larger pictures. 點擊看較大圖片. Topics list is at bottom of page.

Feb 2, 2017

China音譯自秦朝的“秦”字嗎?

中國的稱呼, 外國人基本上翻譯China, 也有Chine、Cina、Sina、Kina、Tsina、Xina等等。 這些詞多被認為, 最初源自印度梵文的Cina。 英語因為歷史語音發生變化的緣故, 開音節的i音讀成ai音,造成Chi的讀法。 一些歐語因為對字母組合ch的發音讀成k音,所以將中國寫為Kina。 這些詞都是Cina變音的同源詞, 通常都認為譯自秦朝的“秦”字。

印度古代兩大著名梵文史詩, 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和羅摩衍那(Ramayana), 著名文獻摩奴法論(Manusmriti), 就稱中國為Cina了。 後來漢譯佛經譯之為“脂那、支那、至那”。 摩訶婆羅多開始流傳於公元前九、八世紀之間, 羅摩衍那於公元前五、四世紀之間, 摩奴法論也許更早, 時間上都早於秦朝(前221 - 前207年)或者秦始皇(前259 - 前210年)很多, 與音譯自秦字說法有抵觸。

秦始皇雖然統一中國, 成立了強大帝國,可是秦朝過於短暫, 對外影響力不大。而在此之前,作為周朝諸侯之秦國(前770年 - 前221年), 建立遠晚於晉國(前11世紀 - 前376年),在全國和對胡狄的影響力遠遜於晉國及三晉(魏: 前403年 - 前225年)。 最初印度及西方人,是通過中亞從北方草原的胡狄、匈奴處得知中國的。 草原民族南下最初碰到的, 應是分封於北邊的晉國。

而秦國一向被中原認為西戎之國,一直到它東進參與中原爭霸, 它的影響力主要對西戎。 近來發現的《雲夢睡虎地秦簡》顯示, 強大後的秦國自認為中國,其周圍臣屬小邦則稱為夏。 漢朝之後以「大秦」一詞代表羅馬(西方國家), 這個習慣直到16世紀末仍然存在。

根據19世紀Henry Yule的"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一書, 討論西方中世紀以前對中國的認識, 雖說Cina的起源與“秦”有關,也可能與某類似稱號的國家有關,其中即有晉。 上面Cathay是中世紀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稱號, 是契丹的音譯。

西方對中國最早的稱謂, 據說為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Ctesias記述的Seres, 是與"絲"有關的音譯。 世紀初, 希臘學者Ptolemy把中國稱之為 Sinae和Thinae, 就是從海路來自印度的Cina的音譯。 緬文古稱中國為Cin'或Cina, 緬人歷史上是從西藏高原東部南下, 它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最大的疑點, 上面引用的外國語, 如果譯自“秦”字, 全都譯作清音, 無一作濁音。但“秦”字的古音是Dzin,一直念濁音,直至近代才變清音Qin2。 粵語念Ceon4, 仍是濁音。 這些外國語大都不缺濁母,為什麼卻全都譯作清音,無一作濁音呢?

晉北地區一向為胡狄集中地,他們更熟悉其南之“晉”, 並以之稱中國,這跟後來以“契丹”轉稱中國一樣, 都是由北方草原民族先稱呼的。“晉”字的古音是 Tsin, 合乎清音的翻譯。現在普通話念Jin4, 粵語念Zeon3, 都是清音。 後來的五胡亂華正是在晉朝(265年-420年)

吳偉榮 2013春末 - revived 2017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