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see larger pictures. 點擊看較大圖片. Topics list is at bottom of page.

Jun 22, 2018

"Hohlo"一詞的來源

Re-posted from 中國語言的源流

之前我在南洋, 沒聽到福建人或其他人提過Hohlo, 後來才聽到台灣人和汕尾人提過。 近來正好尋到我父親的粵西家鄉,由於同鄉是語言專家,才知道"lo"是來自古代西江水系一個土著的自稱, 是"我們"(包括說話對方在內)的意思, 並無貶義。 它跟現代壯語的raeuz(或用laeuz, z表陽平聲調)相似。

Hohlo話使用人口分布許多地方, 現在台灣的對應漢字用"福佬"、"河洛",在汕尾用"鶴佬"(聽過香港人叫的)。 它的關鍵是在佬字, 也就是上述的古代西江土著的稱呼。 其實會大量用佬字的, 不是客家人或Hohlo人,而是廣府人, 但是不一定是貶義, 如廣府人叫兄弟為大佬、細佬。

Hohlo為"河洛"是行不通的, 這是一種晚出的說法, 說Hohlo人是從河洛一帶遷來的。 閩南人自認在唐朝先世多來自光州固始,處於淮河之南,與洛陽、洛水距離相當遠,唐宋時也不在一個行政區。只有到了元朝,光州才被劃入河南行省,但處於河南省的南部邊緣,仍然扯不上處在全省核心地位的河洛。

追溯“佬”的來源,必須追溯到中國古代, 對南方民族的泛稱獠(古音老), 音雖不是貶稱,但漢字是貶稱。過去佬獠二字是互相通用的, 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土言》:“廣州謂平人曰佬,亦曰獠,賤稱也。”又說:“嶺北人曰外江獠。” 現在廣府人還是叫外地人為外江佬, 為了尊重獠已改寫為僚, 讀音也改了, 看起來像與佬沒有什麼關係。

古代對在南方的多種民族, 為了區別獠的不同族羣,常在獠之前冠以另一詞, 如"獦獠"、"俚獠"等名。 根據福建師大歷史謝重光教授說,Hohlo就是"貉獠"。 他說此詞證明於《永安縣志》的地名"貉獠坪", 引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曰:"上鎮黃花,北近藍能大小徑,東出程,揭貉獠坪南嶺,南通螺溪馬公寨、黃峒、新村、卷蓬,南鄰松坑、碗窯。"

另一例是"獦獠"為南蠻的通稱, 唐代佛教禪宗《六祖壇經》中有一段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的對話。當惠能去找五祖,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又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廠去。" 這裡獦獠是他稱也是自稱, 好像不是貶稱。

我父親在粵西的家鄉, 就是俚僚文化銅鼓之鄉。 之後碰巧找到同鄉羅康寧先生的語言研究,他曾經首次提出"粵語形成於古廣信", 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得到語言學家的公認是一個重大發現。古代廣信在西江中部, 後來稱廣信以東爲廣東,廣信以西爲廣西。 我家鄉那裡一部分人口是客家人, 他們被稱為"講涯的", "涯"就是客家話的"我", 是轉用作族群名稱的例子。

現在寮國的名字也叫老撾,其實老與寮在寮語中是同一字。 根據[壯族在線]網站說: 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及越南北方的壯族、布依族和岱-儂族,從歷史淵源、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分佈狀況來看,是共性大於個性的同一人群,其普遍自稱“布僚 Bouxraeuz”(我們的人, x表陽上聲調、z表陽平聲調),將之統稱為僚人。

Return to original quoted post: 各方言區漢族的父系祖先

吳偉榮2016秋

後記:
僚人、泰族、老族、傣族、掸族同屬一個族群, 國際上叫Tai–Kadai languages, 中文叫侗台或壯侗語系, 和南島語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